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的歷史與起源
彌谷寺的源起,最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相傳是僧侶行基奉第45代聖武天皇(西元729-749年)在位)之命創建寺廟,光明皇后為了治癒病痛,在寺院裡供奉了《緒方古物華嚴經》。除《華嚴經》外,在寺內收藏的經典中,還有一部天平年間(西元729-749年)左右創作的經典,顯示該寺至少建於西元724年之前。據了解,該寺建於弘法大師誕生(西元774年)前約50至100年。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弘法大師像|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彌谷寺所在的彌谷山,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神山(佛山)而受到信徒的崇拜,被譽為日本三大聖地之一。古時候人們相信山中住著佛、神,並將這些山稱為神山(聖峰),作為崇拜的對象。據說這種信仰是遍路信仰的一種,也是遍路朝聖的起源。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多寶塔|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在彌谷山的神山信仰中,信徒對於「本堂下水潭旁的山洞,相傳是神佛世界的入口」的說法,深信不疑,至今這裡仍存有磨崖佛像,都是神山信仰的苦行僧所雕刻的。此種信仰至今仍然存在,在附近的水源洞(日文:水場の洞窟/みずばのどうくつ)裡,供奉著寫有咒語的木牌,名為「水經木」,並用山頂流下的聖水來洗滌和淨化水經木,此即為水祭的參拜方式。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水場の洞窟|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大師堂後面有一個石窟,形狀像一隻張著嘴的獅子,被稱為「獅子之岩屋」。相傳是弘法大師9歲至12歲時求學、後來修練密宗的地方。另外,從寺院創建時期開始,岩屋右側的洞窟就被用來收藏經典,大師從此書庫中取出經書閱讀,據說從岩屋之窗(明星之窗)透出的光線,鼓勵著他不分晝夜努力學習。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獅子之岩屋|圖片拍攝:走讀日本旅行趣
因為岩屋的形狀酷似獅子咆哮的樣子,又因佛教信仰認為獅吼如佛說法,所以被稱為「獅子之岩屋」。人們相信,在岩屋前虔誠參拜的話,獅子將會吃掉你遇到的所有不幸並且保護你。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的看點
本堂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從仁王門攀登400個石階後,即可到達大師堂,再攀登140個台階,即可到達四周被石山環抱的本堂。據說,本堂後面的岩洞中,設有不動明王和毘沙門天的佛門,那裡供奉著千手觀音,本堂是作為這些神佛的禮拜堂而建造的,從本堂前方可以眺望廣闊的讚岐平原。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從本堂遠眺讚岐平原|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阿彌陀佛三尊磨崖佛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_阿彌陀佛三尊磨崖佛|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從大師堂通往本堂的石階旁,在山壁上可以看到三尊石雕佛像和數個五環塔,其中一尊為相貌溫和的阿彌陀佛像,相傳這些佛像是弘法大師所雕刻的,被稱為「磨崖佛」(日文:磨崖仏/まがいぶつ),據說念誦真言咒語,可以保佑死後通往極樂世界。
四國遍路第71番彌谷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真言宗善通寺派
本尊:千手觀世音菩薩
創建者:行基
交通方式
地址:香川縣三豐市三野町大見乙70
電話:0875-72-3446
停車場:200台(免費),徒步到本堂約15分鐘
納經所:大師堂內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官網:https://iyadanizi.xsrv.jp/
交通方式:
🚗開車:高松自動車道さぬき豐中IC(讚岐豐中IC)轉11號國道、48號縣道,朝彌谷山方向行駛12公里
🚃搭車:JR予讚線詫間車站下車,轉搭三豐市營公車4號三野線往善通寺站前,在Teraji(寺地)站下車,徒步3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