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的歷史與起源
四國遍路八十八所佛寺當中,只有四座有五層塔,除了本山寺之外,還有第31號竹林寺、第75號善通寺,以及第86號志度寺。本山寺的五重塔,最早興建於天曆3年(西元949年),但遭到嚴重損壞,直到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才重建。本堂供奉的本尊,是四國遍路佛寺中唯一的馬頭觀世音,菩薩觀音像的頭上有一個馬頭,在本堂旁則立有兩尊馬雕像。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境內風景|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大同二年(西元807年),弘法大師接獲平城天皇的詔令,建立了第七十號佛寺,當時的名稱為「長福寺」,據說本堂是大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大約一個晚上)建造的,為本山寺的由來。佔地約2萬平方公尺的廣闊寺院境內,排列著國寶本堂、仁王門、五重塔、鎮守堂、大師堂、十王堂、赤堂(大日堂)、慰靈堂、鐘樓、客殿等建築,讓人回想起當年鼎盛時期極為繁華的佛寺。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寺院建築群|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本堂旁的馬雕像|圖片拍攝:走讀日本旅行趣
相傳在天正戰爭期間,土佐國武將長宗我部元親的軍隊攻入本堂,用刀架著住持時,本尊的脅侍阿彌陀如來的右手滴下鮮血,讓軍隊眾士兵大吃一驚,紛紛撤退,因此本堂才倖免於難,而阿彌陀如來被稱為「持劍彌陀」。此後,寺名便改為「本山寺」,沿用到現在。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大師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的看點
本堂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建於西元1300年的本堂,為單層廡殿頂(源自中國古代的傳統屋頂形式,為東亞地區常見的屋頂形式之一)結構,屋頂使用的是日本瓦,屬於奈良風格的建築,極具特色,已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五重塔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_五重塔|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本山寺的五重塔是在明治43年(西元1910年),由住持賴富實毅重建。從遠處就能看到,已成為本山寺的象徵。
四國遍路第70番本山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高野山真言宗
本尊:馬頭觀音
創建者:弘法大師
交通方式
地址:香川縣三豐市豐中町本山甲1445
電話:0875-62-2007
停車場:20台(免費),在山門前
納經所:本堂內(從山門步行約5分鐘)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交通方式:
🚗開車:高松自動車道さぬき豐中IC(讚岐豐中IC)轉11號國道,朝本山橋方向行駛2公里
🚃搭車:JR予讚線本山車站下車,徒步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