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的歷史與起源
瀨戶內海沿岸一帶的海上事故從未停止。榮福寺曾是弘法大師祭祀海神,祈求村民在陸地及海上平安、福壽增長的寺廟,所以自古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來此朝拜。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_境內風景|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根據記載,弘仁時代,弘法大師接受嵯峨天皇(西元809-823 年在位)的聖旨,前往榮福寺所在的地區巡教。大師在府頭山山頂舉行了護摩供法會,祈求減少瀨戶內海的風浪和海上事故。法會圓滿當天,風浪平息,阿彌陀如來的影子飄浮在海面上。據說,是因為這尊阿彌陀如來像在府頭山山頂,因此大師建造了佛堂,將其供奉為本尊,創建了這座廟宇,並被指定為祈願寺(天皇、上皇發願,祈願國家鎮護、皇室繁榮等的寺廟)。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榮福寺有著神道教與佛教融合的歷史,其起源可追溯至平安時代。貞觀元年(西元859年),大和大安寺行教上人收到宇佐神宮八幡神(位於九州大分縣宇佐市的神社)的神諭,前往山城(京都)創建男山八幡(石清水八幡)的分社時,在附近海域航行時,遇到暴風雨而漂流到此地。不過,由於府頭山的形狀酷似山城的男山,而本尊阿彌陀如來也是八幡大菩薩的本尊佛,因此據說該神社是受八幡明神的指示,在境內創建融合了神道教與佛教的勝岡八幡宮。這座八幡宮也被稱為「伊予石清水八幡神社」,有一座石塔路標,上面刻著寺廟和神社的名稱「四國五十七番」。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_大師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到了明治時代,因為新政府頒布神佛分離的法令,所以寺院從舊址遷至半山腰的現址,神社與寺院各自獨立。現在的大師堂,有從位於山頂舊址遷移而來的歷史。另外,榮福寺珍藏的一本江戶時代中期手寫的納經帳,上面有用墨水書寫的「別當 榮福寺」字樣,而同樣在江戶時代的一個木刻印記的納經帳上,也可以找到「別當 榮福寺」的名字,這證明了納經是從古代開始實行的,而不是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的看點
請願地藏菩薩像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_請願地藏菩薩像|圖片拍攝:走讀日本旅行趣
請願地藏菩薩像,座落在距離本堂不遠處的角落。特點是菩薩的臉龐看起來豐滿而溫柔,據說向菩薩像祈願,可以讓各種願望實現。
四國遍路第57番榮福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高野山真言宗
本尊:阿彌陀如來
創建者:弘法大師
交通方式
地址:愛媛縣今治市玉川町八幡甲200
電話:0898-55-2432
停車場:13台(須付費)
納經所:進入寺院內正對面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官網:http://www.eifukuji.jp/
交通方式:
🚗開車:西瀨戶自動車道今治IC轉196號、317號國道,朝玉川町八幡方向行駛5公里
🚃搭車:JR予讚線今治車站下車,轉搭瀨戶內公車(せとうちバス)經鈍川往神子森路線,在大須木下車,徒步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