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的歷史與起源
圓明寺保存著一個由美國朝聖者所發現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最古老的銅板納札。大正13年3月(西元1924年),芝加哥大學的史塔爾博士到四國朝聖時,發現寺內供奉著本尊阿彌陀如來像的佛龕,釘著一張銅板製的納札,上面刻有「慶安3年」(西元 1650 年,約江戶時代初期)的字樣。這張保存完好的納札長 24公分,寬 9.7 公分,厚約 1 毫米,是最古老且獨一無二的。

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_境內風景|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納札的供奉者樋口平人家次,是一位在江戶經營木材生意而致富的鎮民,因為重建京都五智山蓮華寺,以及建造五智如來石佛而聞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張納札上刻有「遍路」的文字,算是首次出現。

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根據記載,圓明寺建於天平勝寶元年(西元749年),聖武天皇(西元724-749年在位)下聖旨,命令僧侶行基雕刻阿彌陀如來像作為本尊、觀世音菩薩和勢至菩薩為側侍像,並建造七座殿堂,創建了這座大寺院。當時,寺院位在和氣濱西山海岸,因此被稱為「海岸山圓明密寺」。

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_參道|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後來,弘法大師修復了破舊的殿堂,並將其重建為四國聖地,不過,卻因為鎌倉時代屢次發生的火災而衰落。到了元和時代(西元1615-1624年),由地方豪族須賀重久將寺院遷至現址。此外,寬永13年(西元1636年),在京都御室覺深法親王的命令下,將這座寺廟定為仁和寺管轄的分寺,而重建了該寺,並將寺名改為當時的名稱。圓明寺以存有聖母瑪利亞浮雕像的基督教燈籠而聞名。
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的看點
基督教石塔
大師堂左側的牆邊,有一盞十字架形狀、高約40公分的石燈籠,上面刻有聖母瑪利亞的肖像。在基督教被禁止的年代,這一區的基督徒眾多,寺廟似乎也默許了隱密信徒的禮拜。
左甚五郎之龍
在本堂右上角的門楣處,有一個長約5公尺的龍雕作品,作者為江戶時代初期的傳奇雕刻工匠左甚五郎。據說,當行為不正的人看到它,龍的眼睛都會發光。
四國遍路第53番圓明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真言宗智山派
本尊: 阿彌陀如來
創建者:行基
交通方式
地址:愛媛県松山市和氣町1-182
電話:0899-78-1129
停車場:10台(免費),在山門前
納經所:穿過山門的右手邊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交通方式:
🚗開車:松山自動車道松山IC轉33號國道、松山南環狀線、196號國道,朝伊予和氣車站方向行駛14公里
🚃搭車:JR予讚線伊予和氣車站下車,徒步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