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的歷史與起源
太山寺的創建人真野長者(日文的“長者”意指有錢人、富豪),據說是在一夜之間建成這座寺廟。早期的真野雖然在豐後國(今大分縣)以製作炭烤風箱為業,但由於神的啟示,便與久我大臣的女兒王津姬結婚,從此開運而成為大富豪。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參道|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用明2年(西元587年),真野長者搭船前往大阪做生意時,遇到了大暴雨,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平安後,在高濱岸邊得救。為了報答菩薩之恩,真野長者許下了建造一座廟宇的大願,召集了豐後的工匠,準備了寬66尺(約20公尺。1尺約為30.3公分)、深81尺(約24.54公尺)的木製品,並將其運出,以作為建造本堂的建材。乘著順風搭船抵達高濱,他們連夜趕工,等到日出時,本堂就搭建起來了,因此傳說這座寺廟是一夜建成的。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四天王門|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到了天平11年(西元739年),聖武天皇(西元724-749年在位)下聖旨,命令僧侶行基雕刻十一面觀音像作為本尊,據說裡面放置了真野長者在瀧雲山發現的小型觀音像。該寺在孝謙天皇(西元749-758年在位)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整座廟宇十分宏偉,共有七座殿堂、六十六座僧房。天長時代(西元824-834),晚年的弘法大師曾造訪這裡,進行護摩儀式,並將寺院從法相宗改為真言宗。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大師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之後的後冷泉天皇(西元1045~1068年在位)、後三条天皇、堀河天皇、鳥羽天皇、崇德天皇、近衛天皇等六代天皇,均供奉十一面觀音像。這尊雕像高約 150 公分,與本尊十一面觀世音,一起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供奉在本堂的佛龕內。現在的本堂,雖然經歷真野長者建造以來第三次重建,但卻是真言密教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國寶。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的看點
本堂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本堂是鎌倉時代的嘉元3年(西元1305年),由松山城主河野家出資重建。屋頂為歇山頂式建築,房屋大樑(房屋長度)約12公尺,梁跨(房屋寬度)約16公尺,氣勢雄偉,是愛媛縣最大的木造建築,已被指定為國寶。
仁王門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仁王門|圖片來源:photo AC / 来弥
和本堂一樣,都是鎌倉時代重建。仁王門建於嘉元3年(西元1305年),位於一之門與山門之間的參道上,保留了鎌倉時代建築特色的八腳門,山牆屋頂為瓦片,門兩側內供奉著金剛力士雕像,據說後來因為雷擊而變成單層的門,已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文化財產。
鐘樓堂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_鐘樓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鐘樓內的寺鐘是南北朝時代(西元1337-1392年)鑄造的,是愛媛縣的有形文化財產。透過格子窗往裡面可以看到地獄畫描述的景象。
四國遍路第52番太山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真言宗智山派
本尊: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創建者:真野長者
交通方式
地址:愛媛縣松山市太山寺町1730
電話:089-978-0329
停車場:50台(免費)
納經所:從仁王門到本堂的途中右側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交通方式:
🚗開車:松山自動車道松山IC轉33號、196號、437號國道,朝松山觀光港方向行駛16公里
🚃搭車:伊予鐵道三津車站下車,轉搭伊予鐵巴士往太山寺方向,在太山寺下車,徒步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