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國遍路】第51番 熊野山 虛空藏院 石手寺

by Chizuru
0 留言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的歷史與起源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參道|圖片來源左:photo AC / acsunifu23、右:photo AC / acsunifu23

石手寺位在據說是日本最古老的道後溫泉附近,寺院參道採用的是迴廊形式,兩旁林立著紀念品商店。到石手寺的遊客和當地的弘法大師信徒比朝聖者來得多,主要原因是寺院內多數的建築和寶塔非常壯觀,被指定為國寶及國家重要文化財產,而且還有一個寶物館,經常展示寺廟的寶物,使其成為四國遍路八十八所聖地中,擁有最多文化財產的寺廟。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仁王門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仁王門兩側高掛著巨型草鞋|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首先介紹的是國寶仁王門,高7公尺、寬4公尺,建於文保2年(西元1318年),為兩層歇山頂式建築。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包括本堂、三重塔、鐘樓、五輪塔、訶梨帝母天堂、護摩堂,以及愛媛縣最古老、上面刻有「建長3年」(西元1251年)字樣的銅鐘等。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三重塔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三重塔|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根據記載,神龜5年(西元728年),伊予國的權貴越智玉純,在夢中見到二十五菩薩降臨,意識到這裡是聖地。在供奉熊野十二宮權現後,為了保護國家而建造了道場,並成為聖武天皇(西元724-749 年在位)的祈願所。隔年天平元年(西元729年),僧侶行基雕刻了藥師如來像,並供奉為本尊,創建寺廟,為法相宗的「安養寺」。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本堂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本堂|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寺名改為「石手寺」,據說是因為寬平4年(西元892年)衛門三郎再來的故事而更改。這是一座具有鎌倉時代風格的著名寺廟,將立體曼荼羅式的佈局傳承至今。根據寺院出土的瓦片,石手寺的前身是西元680年(白鳳時代)左右,以奈良法隆寺的附屬莊園為基礎而建立的。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弘法大師像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弘法大師像|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的看點

訶梨帝母天堂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訶梨帝母天堂及智慧之輪|圖片拍攝:走讀日本旅行趣

訶梨帝母天堂是一個重要的祈禱場所,據說可以保佑平安分娩和賜予孩子。在這座小寺廟的周圍堆放著許多信眾歸還的石頭,石頭上刻有信眾的名字和感謝的話語,以表示對神明賜予孩子的謝意。此外,寺廟還有一個石輪子,可祈求平安分娩。

遍路始祖衛門三郎石像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衛門三郎石像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衛門三郎石像|圖片來源:photo AC / acsunifu23

石手寺的名字,源自於四國遍路巡禮創始人衛門三郎歸來的傳說。家境富有的農民衛門三郎,追隨弘法大師前往四國朝聖。在某次朝聖過程中,衛門三郎生病了,他手裡握著一塊刻有「衛門三郎歸來」的石頭,死後作為轉世投生到河野家的證明。這塊石頭被供奉在一座寺廟裡,寺廟的名字變成了石手寺。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衛門三郎再生之石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衛門三郎石再生之石|圖片來源:photo AC / 梅さとちゃん

都卒天洞八十八所靈場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都卒天洞八十八所靈場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_都卒天洞八十八所靈場|圖片來源:photo AC / 梅さとちゃん

本堂右側的洞窟裡,設有八十八所四國靈場和四十九修行場。入館時間為8:00至17:00,入場費為100日圓。

四國遍路第51番石手寺相關資訊

派別及本尊

宗派:真言宗豐山派
本尊:藥師如來
創建者:行基

交通方式

地址:愛媛縣松山市石手2-9-21
電話:089-977-0870
停車場:200台(須付費),距離寺院徒步5分鐘
納經所:穿過山門後向右走
納經時間:0800-1700
宿坊:無
官網:http://nehan.net/
交通方式:
🚗開車:松山自動車道松山IC轉33號、317號國道,朝道後溫泉方向行駛8公里
🚃搭車:JR予讚線松山車站下車,轉搭伊予鐵巴士往道後溫泉車站方向,在石手寺下車即達

You may also like

留言